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宜居城市”论坛暨2020全球城市论坛宜居城市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11-02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宜居城市”论坛

2020全球城市论坛宜居城市平行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宜居城市”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同时也是2020全球城市论坛暨世界城市日上海主场活动的平行分论坛之一,并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办。论坛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诸多政府领导、知名专家和业界领袖参加了论坛,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跨国别、跨学科、跨业界的对话讨论,线下、线上参与人数逾百人,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论坛的主会场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108室,由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陈杰教授主持,同时在北京设置了连线会议室,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冯俊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主持,吸引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张其光司长、政策研究中心李晓龙主任、房地产市场司张锋副司长、城市建设司刘李峰副司长等多位司级领导及干部在线收听收看。

 

1 论坛的上海主会场现场与北京连线

 

2 论坛的北京连线会议室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冯俊会长发表了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强调,在双循环、经济结构调整、逆城市化等多重背景下,当前城市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人民城市人民建”、提升居民福祉的要求下,宜居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应由之路。基于此,中国宜居城市的定位、功能及实现路径亟待进一步厘清,城市空间平衡、政策优化等难题亟待讨论与解决,本次论坛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3 冯俊会长进行开幕式致辞

 陈杰教授随后向出席的各位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嘉宾简要汇报了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成立一年来的工作进展。陈杰教授介绍到,中心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增进人民幸福感为出发点,目标是建成以人居环境为中心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科研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自从中心于20191030日在首届“宜居城市”论坛上由住建部领导和上海交大领导共同揭牌成立以来,举办了多个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承担了多个政策咨询任务,产生了一批代表性的成果,连续出刊的《SJTU住房政策观察》系列深度报告正在引起政府、业界和社会的关注。陈杰教授还表示,作为中心的核心品牌活动,“宜居城市”论坛今后将持续举办下去,希望凝结各方智慧,为探索宜居城市的创建与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奉献力量。

 

4 陈杰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共分为“宜居城市建设——中国经验”及“宜居城市建设——全球经验”两个主题专场,由中心的两位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传勇和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卢婷婷分别主持。

5 右二和右一分别是论坛演讲环节的两位主持人张传勇副研究员和卢婷婷博士

 

 论坛上半场,围绕“宜居城市建设——中国经验”的主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住建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介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孙斌栋等国内知名学者发表了演讲。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倪鹏飞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宜居:生活的目标与营商的要件”。他强调宜居城市的建设是中国下半程城市化的重心,城市发展应重视居民心理感知,通过资本创新、人才发展及环境优化等手段充分实现人口、空间、交互、产出四要素的可持续循环。


6 倪鹏飞研究员强调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朱介鸣教授作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平和效率:土地增值和归属”演讲。他指出,当前我国土地租金引致了“城乡差别”的逆转和“乡乡差别”的扩大,并进一步衍生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寻租行为。基于此,我国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方式应朝均衡化、公平化的导向发展。

7 朱介鸣教授探讨土地增值视角中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华东师大孙斌栋教授以“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宜居性:集聚不经济的视角”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西方所适用的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社交减少及肥胖等城市问题可能会随着集聚经济而出现,降低城市的宜居程度。

8 孙斌栋教授发表对空间集聚与宜居性之间关系的见解




    论坛上半场的互动环节,针对中国城市宜居的具体问题,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张其光司长强调城市不宜居的主因在于通勤时间过长,极大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时间及物质成本,而加快租购并举、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则能提供灵活的生活场所,减少职住分离的现象。张其光司长还指出,完善社区生活条件和服务配套、加强社区治理,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邵挺研究员则基于城市化进程的视角,指出中国城市化上半程强调城市的扩张及新建,城市密度不断提高,下半程应将重心转移至宜居城市的建设,重视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导向应从土地增量转向资源盘活。


9 张其光司长(一排左二)、邵挺研究员(一排左一)发表对宜居城市建设的看法

 

论坛的下半场,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全球视角”的主题,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张晓玲、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沈振江、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研究院院长程天富及伦敦大学学院建设与项目管理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叶臻等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演讲。

香港城市大学张晓玲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气候变化风险与韧性城市:自然 vs个体?”。她从系统论视角出发,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使城市风险具备高度的复杂性,应基于顺应自然过程及个体可达性两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估、风险应对规划及预防机制,并将其纳入城市治理体系,以增加城市应对风险及复原能力,打造韧性城市。

10 张晓玲教授阐释气候变化风险下韧性城市的建设方案

日本工程院院士沈振江教授作了“东亚地区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他介绍了大量的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及地区的城市规划案例,围绕土地使用模式、住房开发、交通网络、绿色设计、农业和生态系统等方面探讨了规划政策对空间规划实施的影响,并指出应从经济发展、社会平等和生态保护等多个视角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11 沈振江教授介绍东亚国家及地区的城市规划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与房地产学院院长程天富作了“后疫情时代的城市与房地产反思”的演讲。他指出抑制疫情比恢复日常经济活动更有助于维持群体的正面经济预期,同时以新加坡为例,认为疫情让城市发展去中心化更普遍、加快中央商务区(CBD)的重构、办公空间再造等诸多城市发展新趋势,应顺应形势,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探索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12 程天富教授对后疫情时代的房地产及城市发展进行反思

伦敦大学学院、厦门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叶臻的演讲题目为“韧性基础设施与可持续性投融资”。他从金融学的视角反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出设计具有发展可持续性、人文包容性及可适性的韧性基础设施,有助于延缓长端的股权资金成本上升和降低重大公共事件对偿债覆盖率的冲击,从而有效控制未来投资的债务风险,实现投融资的可持续化。

13 叶臻教授基于投融资视角探讨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论坛的互动环节由陈杰教授进行主持,以业界高管与学界专家跨界对话的形式,围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是否及如何缓解租住失衡、资本价值导向的房地产开发能否增加城市居民居住幸福感、商业地产如何应对互联网技术尤其远程办公兴起的冲击、城市更新能否在让城市变得更漂亮的同时兼顾不同利益群体、区域一体化加快能否让城市更宜居等热门议题而展开热烈讨论。魔方公寓CEO柳佳、上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忠的委托代表、碧桂园上海公司副总裁琚玮、富力集团上海区域总经理洪威、恒大华东公司商业总监武金城、城市土地学会(ULI)中国大陆区代表李建学(韩)、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助理教授潘浩之等先后参与发言。

14 论坛的互动环节

针对租购并举的机遇和挑战,魔方公寓CEO柳佳表示,传统的住房租赁市场存在地段、户型、价格错配等三大难题,长租公寓能通过集聚资源、打造针对性产品及服务、借助政策支持建立社会性租赁住房等手段有效改善市场的供需匹配,减少职住分离,提升居民幸福感。

城市更新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租客租赁成本提升等负面影响,因而,更新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成为关键问题。上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经营部何家星代表有事提前离开的公司总经理李鸿忠做了发言。他结合上海实践经验,指出“集中实施、统筹规划、区域开发”、“留改拆”的上海模式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块、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地块长期规划、市政建设及金融支持、多元安置选择等手段,扭转传统的地块收支平衡方式,构建系统化的、可持续性的旧改体系。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则表示,提高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城市宜居性需从区域、业态、资金、企业跨界等四方面加以考量,同时,他结合城市更新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指出可采取产业、规划、效益前置等手段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应重视城市建筑安全性等问题。

在新型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行业同样受到影响。碧桂园上海公司副总裁琚玮认为智能家居、建筑机器人等产品的出现便是典型表征,同时在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下,房地产的开发建造更强调智能化、个性化,以充分提升居民的宜居感。恒大华东公司商业总监武金城则指出,存在机遇的同时,新技术也对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认为城市发展去中心化、远程办公等重塑了居民的居住需求,互联网平台也加速了传统市场上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与淘汰。富力集团上海区域总经理洪威除了分析互联网技术对房地产业带来的冲击外,也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如何倒逼房地产企业更加“区域生根”、更注重区域顾客的居住品质需求,认为区域一体化是有助于提高城市宜居性的。

此外,城市土地学会(ULI)中国大陆区代表李建学介绍了国际上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应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远程办公兴起的案例与经验教训。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助理教授潘浩之基于芝加哥城市案例,分享了关于城市宜居性与经济发展是否内在矛盾是否可以兼得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宜居性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和城市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建设宜居城市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必然要求,宜居城市的建设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下半程的重要议题,涉及住房、社区、环境、安全及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政府及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了致力打造宜居城市的共同愿景。在本次论坛中,嘉宾们进行了跨学科、跨疆域的探讨,实现了中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流,并吸引了众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业界领袖的参与讨论,是一次城市治理领域的全方位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会场气氛热烈,会间交流活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5 现场气氛热烈

16线下部分嘉宾会后合影留念

 

 新生的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期待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携手促进人人住有宜居的早日实现和增进人民幸福感的提升。

 

撰稿:齐昕、阿克玛热莉·阿曼江;图片:刘思绎、段宣涛;审定:陈杰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 沪交ICP备2019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