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成果发布 >> 科研进展
SJTU-CHURD新冠疫情防控系列研究论文之三:居民主观安全感与疫情防控公众满意度
发布日期:2022-01-08

仍在蔓延扩散中的新冠疫情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健康,是进入新世纪后对人类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最大挑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SJTU-CHURD)科研人员在20201月底中国境内新冠疫情首次爆发后就立即紧密跟踪新冠疫情,向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提出过多项基于科学研究的疫情防控建议,有多个建言受到中央领导和上海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其中有一篇获评上海高校2020年度优秀信息,积极推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和更加精细化。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还在疫情爆发之后就立即着手设计《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与疫情认知的问卷调查,于20202月中下旬期间通过网络方式完成样本采集,覆盖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单元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并于202034日在中心的网站上公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防控与疫情认知的调查报告(一)》。该报告下载网页:https://churd.sjtu.edu.cn/list.php?lid=401&id=7449 基于这个调研报告已产出了多篇学术论文。

 

中心研究人员还发表多篇基于城市治理视角的疫情防控学术研究论文,还有多篇论文在投稿和在撰写中。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如下

1. Chen, Jie(陈杰), Xiaoxin Guo(郭晓欣), Haozhi Pan*(潘浩之), and Shihu Zhong(钟世虎). 2021. “What Determines City’s Resilience against Epidemic Outbreak: Evidence from China’s COVID-19 Experience.”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70: 102892. doi: 10.1016/j.scs.2021.102892. (SCI)

2. 吴义东, 陈卓与陈杰, 历史记忆与居民风险忧患意识——基于非典疫情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长期影响[J]. 产业经济评论, 2021(03): 19-33.

3. 王祯, 吴义东与陈杰, 新冠疫情防控提升中国居民福祉——基于社区居民主观安全感的视角[J]. 经济资料译丛, 2021(03): 1-13.

 

其中论文1What determines citys resilience against epidemic outbreak: evidence from Chinas COVID-19 experience(城市抵御疫情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20217月正式出版于城市与可持续研究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70卷。该文自发表以来已在WoS(Web of Science)累计被引达15次。参见对该文的推介报道:https://churd.sjtu.edu.cn/list.php?lid=397&id=7965

 

 

论文2历史记忆与居民风险忧患意识——基于非典疫情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长期影响》在《产业经济评论2021年第3正式发表。该文还获得《产业经济评论》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参见对该文的推介报道:https://churd.sjtu.edu.cn/list.php?lid=397&id=7966 

 

本次推介介绍已发表系列文章中的第三篇。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两位特约研究人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王祯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博士生吴义东,与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杰教授共同合作的学术论文《新冠疫情防控提升中国居民福祉——基于社区居民主观安全感的视角》,在《经济资料译丛》期刊2021年第3期发表,该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与疫情认知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社区防疫公众满意度与居民主观安全感之间的关联并从多维度解析了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增进了社区居民福祉。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文献目录信息:

王祯,吴义东,陈杰.新冠疫情防控提升中国居民福祉——基于社区居民主观安全感的视角[J].经济资料译丛, 2021, 189(03):1-13.

知网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ZYC202103001.htm 

 

概要: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也是直接关系居民健康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在社区封控防疫之下,弄清居民诉求、了解社区工作短板、切实解决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忧,便成为打好新冠疫情社区战、街巷战、楼栋战的根本保障。本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于 2020 年组织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与疫情认知的问卷调查”,围绕社区防疫公众满意度与居民主观安全感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防疫的各项举措总体表现出很高的满意度,且居民对社区层面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与其内心紧张焦虑和压力、疫情消除的时间预期负相关,与居民对于战胜疫情的信心正相关,表明社区防疫工作的改善对居民主观安全感有较好的提升作用。特别是对于疫情相对较严重的地区、农村居民和租户群体,提升社区防疫工作公众满意度更能显著增进这些居民的心理性福祉。总之,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增进了社区居民福祉,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研究主要观点:

201912月份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居民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由于此次疫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险性高等特征,各地社区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控疫情传染。从根本上说,社区防控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是直接关系居民健康安全的防控一线和关键一环。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踏实、认可和满意,从而缓解疫情防控下居民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提振广大社区居民早日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信心。这有利于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增强居民的理解度和配合度,从而形成全民防疫的强大动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消除疫情的负面影响,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文章基于上海交通大学住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专门设计和在20202月中下旬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与疫情认知》的网络调查问卷,重点针对新冠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居民对社区防疫工作满意度与社区居民主观安全感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通过提取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中的心理性福祉相关指标,从居民对社区防疫工作满意度视角,多维度研究社区防疫公众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安全感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更加和谐的“社区-居民”关系、创造更加安全和更可持续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福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层面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与其内心紧张焦虑和压力、疫情消除的时间预期负相关,与居民对于战胜疫情的信心正相关,预示社区防疫工作的改善将对居民主观安全感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并能强化社区吸引力和认可度。特别是对于疫情相对较严重的地区、农村地区和租户群体,提升社区防疫工作公众满意度更能显著增进这些居民的心理性福祉。因此,要坚持重点地区防控、农村防控和城镇防控并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健康和生活的不利冲击,特别是对于租户来说,防疫期间更应该提高租户在疫情防控中的心理慰藉和公平感知,重视他们的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积极为租户排忧解难,同步提升租户和非租户的社区防疫工作满意度。

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社区防疫工作对于居民心理健康和防疫预期具有显著的影响。提升社区防疫的能力和效果,不仅要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纾解居民生活困难等功能性福祉,同时还要兼顾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等心理性福祉。从更深层次的视角看来,此次疫情防控也是对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区治理需要持续优化治理体系和结构、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创造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社区人居环境。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 沪交ICP备20190259